动态资讯
最新鲜的新闻资讯,精彩活动实时掌握
重庆宽象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电话:13896151615
邮箱 :kuanxiangkeji@kuanx.cn
公司地址:重庆市江北区建新北路36号(伊美大厦)2007

扫一扫
资讯抢先了解
两江新区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发布者:宽象知识产权
发布时间:2022-10-17
浏览量:57
两江新区日前正式印发《重庆两江新区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旨在持续提升产业含新量、含金量、含绿量,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助力两江新区打造产业发展“升级版”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计划》共分为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实施保障等,既有实施路径,也有具体明确方向。
在主要目标中,两江新区提出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规模、产业集聚、产业创新、产业绿色实现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左右;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达到6000亿元以上。
记者注意到,《计划》在重点任务中提出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加快推动战新产业技术创新、积极构建战新产业企业集群、大力开展战新产业试点示范等5大具体实施路径,加速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核心承载区。
在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中,两江新区多措并举齐发力,提速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聚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生命健康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推动装备制造迈向中高端、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先进材料产业。
提速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一方面,新区将推动汽车企业与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企业深度合作,推动高度自动驾驶(L4级)及以上技术规模化应用,构建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生态;另一方面,为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新区将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突破计算基础平台、云控基础平台等技术瓶颈。
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新区主要聚焦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型智能终端等方面,推动这三个细分领域产业多元发展。
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区将落实好重庆市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以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双核心区”为契机,加速构建“双核驱动、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特别将聚焦工业软件、智能汽车软件、数字内容、集成电路设计等细分领域,打造一批特色软信产业园,建设全市软件服务产业发展示范区和引领区,争创中国软件名园。
加快生命健康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新区以两江生命科技城、照母山数字医疗产业园、明月湖生命科技创新园等“一城两园”为载体,突出打造医疗器械、生物制品、化学制剂三大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新中药、新服务、新医疗三大新兴产业。
推动装备制造迈向中高端,新区将顺应装备高端化、智能化、成套化发展趋势,重点在三大新城推动建设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中心、人工智能技术协同创新平台、重庆工业赋能创新中心、绿色制造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加快三一西南智能制造、ABB重庆两江新区变压器智能制造基地、轨道交通产业园等建设。
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新区将紧盯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两种业态,推动新兴技术创新和融合渗透,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大力发展先进材料产业,新区将加快壮大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装备、半导体等领域材料产业规模。
在布局未来产业方面,新区主要聚焦以卫星互联网为先导的航空航天产业和储能产业。
比如,推动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新区将推动工业级无人机、直升机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通用航空与运输航空“两翼齐飞”、航空与航天协同发展的集群式发展格局。
布局发展氢能产业,新区将加快构建以电化学储能为主、多种储能技术相结合的多元化储能产业集群,打造成为我市储能创新引领区、应用示范区、产业集聚区,力争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储能产业发展高地。
此外,新区还将用好两江协同创新区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强化创新平台培育、加大关键技术攻关、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加快推动战新产业技术创新。
为构建战新产业企业集群,两江新区将支持“链主”企业通过资本、技术、合作等市场化方式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开展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实施“专精特新”培育计划,引导企业专注细分领域产品创新、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打造战新产业“单项冠军”。同时,发挥工业技改政策撬动作用,鼓励中小企业加快“上云”“上网”,开展智能化和低能耗设备技术改造。
不仅如此,新区还将通过加快创建绿色示范园区、打造绿色示范工厂、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等措施,大力开展战新产业试点示范。
为确保《计划》能顺利推进,两江新区将从政策扶持、人才供给、金融支持等方面给予支持,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